查看原文
其他

读者来信:什么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选择和决定?(缪可馨事件)

向辉 随手传福音 2021-03-01












作者/向辉

公众号 随手传福音(ID:suishouchuanfuyin)


一周前,我在随手传福音的公众平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《缪可馨事件:什么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选择和决定?》,然后就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了几位朋友,有的是老师,有的是家长,我想听听他们的观点。

没有想到,这几位朋友都在几天后给我留言,甚至写了长长的信给我,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一些看法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曾教过我的杨老师,在信中讲述她帮助一位问题孩子的亲身经历,这让我非常受感动。

因此,我把这些朋友和老师的来信和留言汇总一下,有的信件略有删节,希望这些观点对许多家长和老师们都有一些帮助和启迪。

 

1

这封信是来自邯郸市某中学的杨老师:


向辉,

真不好意思,近几天儿媳妇儿住院,小孙子生病也住院,没能及时回信息。

谢谢你对老师诚恳的信任。看到你的体会我既心酸又幸福。心酸的是你在成长过程中,老师缺少与你沟通,没能及时给予你帮助和安慰;幸福的是,在你遇到困境无助时竟能想起杨老师,被一个学生深深信任是老师一生莫大的幸福。

"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决定?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孩子们的选择?”

这个疑问既是中国教育的病痛,又是具有教育情怀教师的无奈。

无数个学校千千万万个教师都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,仍然每天拼命地打着应试教育的硬仗,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。可悲的是,多数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,更占用老师的教学时间。

我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多年,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,一个个有角有棱可爱的小天使,硬是让老师们用心地把他们摧残成一个个光光滑滑的鹅卵石,真是无奈至极。

“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",让孩子们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呢?

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,好多诱惑跳跃在孩子们眼前,孩子们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很脆弱。多年来,我深深感受到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,确实离不开家庭、学校和社会教育。现在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小皇帝,还说孩子不听话,老师把孩子当产品,也说这孩子不行。我认为当今这个时代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真地、用心地、彻底地反思反思自己,不能一味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孩子的身上。

我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善于反思自己,每天在心目中都要写几个问号:他今天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捣乱?他今天为什么要给老师逆反?她为什么要给老师说谎?他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?……

在反思中我受益多多,快乐多多,也走进了多数问题孩子的心灵,他们能敞开心扉地与我促膝谈心,把不能给父母说的话能坦诚地讲给我听。在其他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能把我当成知己,真的,我拥有学生,我拥有幸福。

向辉,在这儿老师给你分享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。

去年,我接收了七年级的一名小男生,他在一年内被三所私立学校劝退,又通过关系来到了我们学校,其他班主任无法接受该学生,无奈之下校长交给了我,我是从来不拒绝学校的安排。

这孩子是单亲家庭,妈妈已改嫁,爸爸在内蒙从事幼教工作,每年爸爸过年才回家一次,平时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他。

我和这孩子第一次接触,谈话过程中发现他不是不懂事。他给我说,几年来他都是在训斥和打骂中长大的,每次被老师停课回家反思,每次挨爷爷的打;爷爷每次打电话给爸爸,他每次拿起电话听爸爸骂,等爸爸骂完才能放下电话。

让我吃惊的是他哭着给我说,他想跳楼死掉。这孩子既可怜又可怕,逐渐成了我的惦记。我经过多次与他促膝谈心,多次上门家访,和爷爷奶奶交流孩子的成长,这孩子从自卑渐渐走向自信。

可惜的是,他没能上完这个学期,因为每位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都给他判了死刑,校长也不能宽容他的错误,更不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,他又一次被学校劝退,已被爸爸带到了内蒙古。

我和这孩子在半学期的交流和沟通中,至少他懂得了珍爱生命。

我是位老师,也是个妈妈,深深理解您的心情,身虽在异乡,但心时刻对孩子满是牵挂。我认为孩子这个阶段的成长很关键,因为他这个年龄我们都知道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还没有形成,甚至是和非、善和恶都不分,只是好奇和兴趣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关爱和理解。

我个人又认为这个孩子身上缺失的是爱,往往来自有瑕疵家庭的孩子的心理与正常的家庭不一样,因此我建议孩子成长过程中多鼓励,多赏识孩子,换个角度评价孩子,不能老叮着他的错误,应看到他的闪光点,给孩子温暖,给孩子方向,帮孩子立志。

人都是在错误中长大的,尽管犯了错误,了解后应艺术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,用暖暖地爱来淡化他身上的毛病,普通的训斥反而会加剧错误的严重。

特殊家庭应给孩子特殊的关爱,在特别的家庭中有时物质代替不了情感,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平时教学中对孩子们很注重做人教育,情感渗透。

虽然这个孩子离开了学校,我依然与他们父子俩保持联系,我们成为了朋友。我多愿意看到他既能成人又能成才!我也相信他在爱中一定能身体健康,身心健康,快乐成长。

向辉,以我三十多年对教育的理解和工作中的体会,个人认为影响孩子的决定和选择,老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古人云,人生有三大幸运:一生有个好父母;一生找个好伴侣;一生遇到个好老师。我感觉甚有道理。

我不算是个好老师,但多希望千千万万个老师能深深理解教育,对每个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具有满满的教育情怀。

缪可馨之死,值得全社会的家长和教师深思!

 

2

这个留言是来自重庆市的王先生:


我非常同意杨老师的观点,只是我缺少她有血有肉,生动真实的案例。孩子只是面镜子,一面不说谎的镜子,当你觉得他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他周围环境出了问题,单亲家庭,家暴家庭,不和睦的父母关系都会在孩子的行为上映射出来。我媳妇在强制戒毒所工作,问题少年90%以上是单亲或者留守儿童,爱的缺失让她们的人生开始扭曲,而且大多数是没有回头路的。

前几天跟一个医院的客户聊起孩子教育问题,她说儿子小学四年级就开始逆反,不跟她交流。因为不太熟悉,我不好深入探讨,我分析她夫妻感情或多或少有问题,有待进一步验证。

还有现在独身子女造成了孩子没有兄弟姐妹,少一种精神疏导的通道,是精神层面的缺失。这是我女儿好朋友的妈妈,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观点。

 

3

这封信是来自邯郸市某中学的王老师:


向辉,

昨天看到信息,没顾上回,今年我带毕业班,加上疫情的缘故,格外忙。

作为毕业年级,我们5月7号就开学了。鉴于北京疫情的新情况,除了高三和初三年级,已开学的学生于6月22日要再次全部放假,未开学的年级继续宅家,将继续恢复到网课状态。至于初三和高三能坚持多久,这还是个未知数,老师趁孩子们还在学校,争分夺秒地想多讲点内容。

谢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我,你这个理科男生的文章让我这个文科女生汗颜。想想自己已经许久没写过东西了。

我觉得,一个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,有诸多因素,每次意外的发生,原因也往往并不单一。

在网络发达的今天,缪可馨事件很难不受到大家的关注,各种声音也会纷沓至来。每次痛心之后,我也会心生许多感慨,更是会提醒自己,对待学生,不仅要有爱心和责任感,更要多一点理智和冷静。我教了19年书,做了12年班主任,现在想想,自己很幸运,没有遇到太极端的学生和家长。

其实,学生之于老师,总归是弱者。在师生关系中,还是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居多,特别是小学生,基本上还不具备和老师对抗的能力。所以,我觉得在这个事件中,这位老师的责任难以推卸。

可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在影响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诸多因素中,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因素是最直接最重要的。我们不能只教孩子听老师的话,更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, 还要引导孩子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,增强抗挫折的能力。

面对正在承受丧女之痛的父母,我实在不忍指责他们为人父母的失职,可内心又实在替小可馨感到委屈。当孩子将自己曾经的遭遇告诉父母时,他们可曾警觉?可曾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?

人体有些病痛是可以自愈的,比如感冒。可有些病痛是需要治疗的,比如肺炎。你自己的经历,就是一种自我救赎。你迷茫无助的时候,求助了杨老师,也幸好杨老师是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,帮你从烦恼和迷茫中走出。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到杨老师。

感谢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所有幸运的人和事!也努力成为别人生命中带给他们幸运的人!

虽然距离中考仅有27天了,我们还是组织孩子去观看了今天下午的日偏食,毕竟十年才遇一次啊,成绩很重要,但并不是生活的唯一。

看了前辈杨老师的文字,我深以为然。做教师越做越谨慎,是因为越来越觉得肩上的责任太大。就如同做司机,越开车越小心,是因为见过的和经历过的危险太多。

但愿每个老师都能真正理解教育,对每个学生都能具有满满的教育情怀!

 

4

这封信是来自北京市的李女士:


向辉,

你的文章我看完了,心里很难过,因为我知道现在有自杀倾向的人很多,从小学生到大学生。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。

既然你准备正式编辑点什么,我还是用电脑长篇大论一下吧,我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写点东西。

其实,我开始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孩子,缘于我儿子的出生,以及我侄子的自杀。

我侄子比我小14岁,从小带着对我的依恋长大。他自杀的时候,我儿子不满6个月。半年时间里,我经历了生的喜悦和死的绝望。之后我差不多整整一年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无法自拔,放弃了工作、朋友甚至照顾孩子的责任。

当我终于一点点走出这种痛苦,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时,我意识到,作为一个母亲,我应该多思考怎样教育孩子,才能让孩子真正做到“健康、快乐地成长”。

一、天性

我始终觉着,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,他的身体里所继承的以及自创的基因,决定了他大部分的性格和行为模式。后天的教育,只是对他的行为进行规范,却起不到彻底改变和扭转一个人的作用。

在我的家族里,曾经有两个小时候被树为“惯坏了”之反面典型的孩子。一个是我表哥,从小被我姥姥姥爷宠上天,天天上房揭瓦也没人敢管的那种。一个是我外甥女,因为是我我大姐夫近三十岁才得来的第一个孩子,也是各种娇宠,超过一般人所能忍受的程度。

奇怪的是这两个孩子都没有长歪。我真实地见识到了我表哥的朴实、勤劳和善良。他在学校里地位超然,无论哪个同学还是老师,只要有困难,没有他不帮忙的。我也是在他的翼护下完成的初中学业,迄今为止他是我姥姥那边亲属中跟我关系最亲密的一个。

我外甥女大约十二三岁起,完全褪去了身上的娇惯之气。因为下面又有了弟弟妹妹,她自觉承担起长姐的责任。我是一个不太会照顾自己的人,有几次她跟我在一起,都是她主动来照顾我,非常贴心非常暖。当然,她到现在也依然是我家最受宠的那个女孩。

另有一些人,他们的恶是与生俱来的。

老家一个邻居的孩子,十三岁拦路抢劫强奸,被收容到少管所;十六岁放出来之后不久,再次拦路强奸;五年后再次被释放,出去打工,两个月后强奸并杀死两人,直接判处死刑。

另一个我本家堂弟,从小学一年级起,欺负别的小朋友,收保护费、偷东西。各种教育,无济于事。长大后多次偷盗抢劫被判刑,几进宫都记不清了。

这两家孩子的父母老实本分,兄弟中也没有大奸大恶之人,所以村里人都怀疑,他们怎么就生成了这样。

古语说:三岁看大、七岁看老,其实就是说,一个孩子的本性如何,是不会因他的成长及环境的变更而改变的。所以,我不主张对孩子严加管教,那样只会徒增孩子的压力,使孩子活得很累,对于他性格的形成和改变,作用并不大。孩子就应该在自由的阳光空气里,小鸟一样野草一样随性地、放纵地长大。而作为家长,我们一方面要确保他的安全,另一方面教会他遵守规则。

我家儿子今年8岁。在他成长的这八年中,我在他身上几乎发现了所有我的遗传基因。他实在是太像我了,以至我能理解他的每个想法。而我先生因他家庭的原因,对孩子的教育奉行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原则。为此我们两个大约战斗了两年。我像一个护雏的老母鸡,在他打骂孩子时,跟他讲道理、与他争吵,甚至曾经谈到离婚。

赞美上帝,后来先生终于被我同化了。儿子的性格其实一直没变。只是没了爸爸的重压,他变得更加活泼开朗,甚至有时还可以开玩笑耍贫嘴了。

我很欣慰我的坚持。

二、自信、挫折以及抗压能力

中国的父母,在教育上往往容易两极分化。我们的上一辈,很多父母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,子女没有话语权,无论对错都是父母说了算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失去了自信。

跟我的好多同学朋友交流过,几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都有不自信的标签。某一件事,我觉得应该这样,别人一反对,很容易妥协。虽然最后事实可能证明我们确实是对的,但没有坚持的勇气。

之后一代人,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,家家户户一个孩子。农村奢侈一点一儿一女居多,孩子成了掌中宝,捧上手里怕摔了,含在口中怕化了,于是父母把自己所有的精力、财富无私拿出来全部奉献给孩子,养出来无数个 “小祖宗”、“小皇帝”。这些孩子从小说一不二,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”,没有经受过一点挫折,没有一点抗压能力。一旦成长中稍不顺心,就很容易走向极端。

尊重孩子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同时让孩子经历挫折、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,是每个父母和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
我在和儿子的相处中,基本是以朋友的身份,平等沟通。对于他的日常表现,也是尽可能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。但是有些事情,我也很苦恼。比如和他下象棋,或者玩别的游戏,他赢了很高兴,输了就会哇哇大哭接受不了。这不是一个好现象。所以每次陪他下象棋或者玩游戏时,先讲好前提,输了不许哭,然后我先赢他,再输他,最后告诉他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会面临输赢两种结果,要学会坦然接受失败。

目前来讲,我觉着对他的抗挫折和抗压能力的培养并不够,我也头疼并探索着。

我儿子去年上小学一年级。有一次他跟我讲,他临桌的小女孩,是另一个组的组长,虽然我儿子并不属于她的组,但因为座位相临,她事无巨细都要指挥,好像我儿子做什么事都是错。孩子那段时间情绪很低落。开始时,我教他怎么反驳那个女孩,但不管用。小女孩的伶牙俐齿和小男孩的拙嘴笨舌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。

于是我直接联系了那个女孩的妈妈,把最近一个月的情况详细描述给她,她妈妈很惊讶,完全没想到自己女儿居然这样子。后来她妈妈跟我反馈沟通的结果,那女孩的理由居然是“我管他是为他好”。好在家长都是很有素质的人,她妈妈很严厉地告诉她,她没有权利管别人的事情,她认为的对,站在别人的角度不一定是对,最后严令她不要再干涉我儿子的事情。此后就真的相安无事,我儿子又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。

我不知道,这个事情如果我不干涉,会对我儿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当时我都想好如果她妈妈不管或者管了没用的话,我会直接找班主任给他俩调开座位。我觉着关心孩子、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,及时让他的心理进行调整适应,其实是很重要的。

新闻里缪可馨的妈妈,在明知老师收红包、办课外班,甚至之前就有过无故批评孩子的事情发生时,什么都没做,放任根本无力对抗的孩子直面一个可以说是师德丧尽的老师,本身就是置孩子于风险之中。导致孩子最终纵身一跳的,也许是被蹂躏的自尊,但更可能是无力摆脱这种困境的绝望。

如果我是缪可馨的妈妈,我可能会做两种选择。首先想法调班甚至择校。既然没法杜绝这种老师,那我就尽最大努力选择让孩子远离这种老师;如果调班无望孩子必然还得在这个老师手下,那我宁可屈膝,给她送红包、参加她的辅导班,最起码这样孩子在班里的日子可以好受些,而不是放任孩子直面老师的火力全开。

我并不是批评缪可馨的妈妈。我只是觉着面对孩子的无力和绝望时,我们这些跟孩子最亲密的家长,其实可以做得更多。

三、空心人

我侄子自杀以后,我迷茫了很久。

我想不明白,这样一个懂事、优秀、人见人爱的孩子,为什么要执着地抹杀自己的生命(他的自杀并非一次)。

侄儿小时候很懂事,知道让着表弟表妹,因为自己年龄最大不能争;也会让着比自己大的孩子,因为争也争也不过。在农村那个有点原生态,需要争抢才能有更多美食和玩具的年代,他一直在委曲求全。

那年我叔叔猝死,紧急送往医院抢救。大人都随同去医院了,留下堂哥们的几个孩子在家。他一个人,从家里拿了米和面,给那些孩子们熬米粥、烙饼,怕他们害怕陪伴他们。那年他才十五岁。

后来他读了那个在北方特别出名,经常以优秀和严厉上报纸的高中,之后顺利考上大学。在大一的下学期,先后两次自杀,并最终送命。

我看了他的遗书。他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。他做的所有事情,都是为了讨好别人。甚至连考大学都是为了父母脸上有光。他找不到他自己。

后来我看了一篇文章说,这叫“空心病”,优秀的和听话的孩子最容易得。他们变成了空心人。

求学是一个艰苦的历程。而多年求学,那种坚持也许本身就是一种痛苦。

我自己没有上过高中,读了四年中专就直接参加工作了。但是清楚记得读到中专四年级的时候,已经相当厌倦,厌倦到空虚得想死。每天对着学校的四角天空,真的恨不得马上就告别这种生活,到新的环境里去。

也许是高中、大学和研究生一路走来,生活太单一了。未来是什么?前途是什么?出人头地是什么样子?这些真的不像我们现实工作中,今年升项目经理,三年后升部门经理这么具体。在封团的学校里,为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,每天枯燥的学习、坚持,我能体会到那份迷茫。

好多人,就在这坚持中,逐渐变成了“空心人”。

四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

有一个教育学家说,中国的大学,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在学校里,管好自己就行。我学习很好,我学习不好;老师喜欢我,老师不喜欢我;同学喜欢我,同学不喜欢我;家里人支持我上学,家里人不想我上学。

有问题吗?嗯,全是“我”。

好多孩子从初中,甚至小学就开始住校,长年累月,到大学毕业时,心中就只剩下了一个“我”。

我没有读过大学,但我们事务所每年春季都会招一批实习生,择优留下。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大学生。这些人,考察人品比考察专业知识靠谱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,永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、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。

这些人,需要社会去教他们做人。如果不加以改变,他们的一生也不会有太大成就。

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大学能够进行改革,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,让学生多一些实习经历,好提前融入社会,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同时,更要学会做一个社会人,遵守社会规则,承担社会责任。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完全与社会脱节,只关在象牙塔里幻想自己的前程。

五、社会责任感

我参加工作二十年了,待过很多单位。我爱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单位。

可能是刚毕业找工作时太过波折,所以之后遇到的每一份工作,我都会全力以赴,认真负责。而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单位的老板和同事,也都对我非常友善。其中很多人,成为了我一生的朋友。

我很感恩,因为工作提供给你的不止是一份薪水,更多的是对你价值的认可。

今年初,我的朋友们拉着我一起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,虽然我并不觉着我有这个能力,但我真的很感激朋友们的信任。

侄子去世以后,我深陷于痛苦和自责中不能自拔。后来我试着去做志愿者,在志愿者群里经常陪一些抑郁有自杀倾向的人聊到深夜,用自己的爱试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,驱逐邪念。

我帮助各种来北京看病的人,其中有我的同学朋友,也有不认识通过关系层层介绍找到我的,我帮他们在网上预约、带他们去医院挂号、检查、交费,替他们跟医生沟通,在北京的各大三甲医院穿梭。北京的医院科室复杂,有我做导向,他们能省掉很多麻烦。

现在我跑不动了,先生自觉接了我的班。

我不想要他们的感激,于我而言,这更像是自我救赎,我通过让自己忙碌起来,使自己的心慢慢平复下来。

我认识一个朋友,她家境良好,先生体贴,女儿乖巧。只是她不幸患了癌症。治愈之后,她成了一名全职的志愿者,去福利院当义工、去养老院当义工,去中华遗嘱库义务帮那些老人立遗嘱。

你不理解的她的无私,她自己甘之若饴。

其实我一直想设立一个基金会,专业援助抑郁症患者,专业进行大学生心理辅导。只是我没有那个能力,而且我需要先挣钱养家。而我的工作,越来越忙碌。

以后空闲时,我会带着我的儿子去孤儿院,看那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儿,也会带他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。等我儿子长大到能够理解时,我会告诉他:

人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付出,并从付出中得到认可和满足。

就像耶稣为我们付出一样。

 

结语

爱的缺失使一个孩子的心灵开始扭曲,父母们在物质层面上的供应不能满足孩子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要,老师们在知识层面上的教导不能解答孩子们心灵世界的问题。

一个人不能凭着渊博的知识和富可敌国的财富走进孩子们心灵世界,唯有凭着爱心和诚实才能使孩子们对自己敞开心扉,说出自己的问题。一个孩子珍爱生命,是因为有人爱她/他。

保罗说,即使我能说人类和天使的各种语言,如果没有爱,我不过像咣咣作响的锣和钹。即使我能做先知讲道,又明白各样的奥秘,而且学问渊博,甚至有移开山岭的信心,如果没有爱,我仍然算不了什么。即使我倾家荡产周济穷人,甚至舍己捐躯任人焚烧,如果没有爱,对我也毫无益处。

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,不自吹自擂,不骄傲自大,不轻浮无礼,不自私自利,不轻易动怒,不怀怨记恨,不喜爱不义,只喜爱真理;凡事能包容,凡事有信心,凡事有盼望,凡事能忍耐。

爱永不止息。



历史文章


摆地摊的基督徒 丨 看了都想哭

冒名顶替者进不了天堂

大字版圣经: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圣经

《游子吟》:一本在中国影响了无数人的书


今日经文


点击图片,可保存,可转发


随手传福音,始于2013年4月7日。

7年时间,总有一篇文章,给你带来爱与希望。

投稿邮箱:suishouchuanfuyin@163.com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